(一)四海的概念
海,是百川歸聚之所,凡龐大的匯合所在均可以喻之為“海”。在經絡理論中,認為十二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運行氣血,就像大地上的水流,故被稱為“十二經水”。在十二經內流行的氣血就像百川較終匯歸于大海砭石,由此便形成了“海”的概念。四海是人體髓海、氣海、水谷之海、血海的總稱,是十二經脈氣血從產生、分化到匯聚的四個部位。
(二)四海的內容
四海的部位與氣街的劃分有相似之處。《靈樞?海論》篇以胃、沖脈、膻中、腦四個部位,分別稱為水谷之海、血海、氣海、髓海,并指出了四海各有輸注的腧穴。
四海部位及輸注穴表
四 海 |
部 位 |
所輸注腧穴 | |
上輸穴 |
下輸穴 | ||
腦為髓海 |
頭部 |
百會 |
風府 |
膻中為氣海 |
胸部 |
大椎 |
人迎 |
胃為水谷之海 |
上腹部 |
氣沖 |
足三里 |
沖脈為血海 |
下腹部 |
大杼 |
上、下巨虛 |
(三)四海理論的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應用
四海理論在砭術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中應用較多。腦被稱為髓海,與“頭者精明之府”及后人所稱的“腦為元神之府”有相通之處。《靈樞?海論》說:“髓海有余,則輕頸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暈,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砭術治法中將砭球嵌在帽頂的百會穴和砭石珠嵌在四神聰處的守法,其中依據之一就是四海理論的腦為髓之海。
膻中被稱為氣海,這是指心肺之間的空隙,為宗氣所聚之處,主通心肺而行呼吸,運行營衛之氣于全身。砭術調理中將砭佩戴在膻中部位的守法,也是氣海所在的四海理論的應用。
胃稱水谷之海,又為“五藏六府”之海。砭術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錐尖部點壓水谷之海的下輸穴足三里穴以止胃痛及調理胃部疾患。
沖脈稱為血海和十二經之海。砭術調理血虛、血瘀、出血之證往往使用下腹部施以振法,上輸穴大杼點壓或刮法。
四海是全身血氣、精神的生成和匯聚所在,是十二經脈的依歸,是對頭,胸和上下腹功能的較大概括。十二經脈通于四海,是以四海為中心歸納各經脈的一些特點,由四海起總領的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四海之間又互相配合,水谷之海是化生血氣的本源,其上部為氣海,主一身之氣;下部為血海,主一身之血;血氣之精華則上聚于髓海。砭術應用四海理論的特點是: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較直接,適應病癥較廣泛,療效較迅速。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術 四海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