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刺激強弱的問題
醫療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與耕地和砍樹等生產活動不同,它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不能一概而論認為刺激強、力度大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就用藥而言,講究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急瀉的藥比緩瀉的藥猛,不能因為有了急瀉的藥就廢止緩瀉的藥。不論老人、嬰兒,一律下猛藥。就用力而言,有的人、有的病、有的部位不宜作強刺激,而適度的弱刺激卻有利于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按摩術中就有許多手法屬于弱刺激,卻從遠古一直沿用至今,沒有人說這些力度不大的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應該停止使用。
(二)砭針并用的問題
如前所述,歷史上的名醫扁鵲曾有過砭針并用的范例。正是因為在人體的不同部位應用了不同的方法,兩種方法配合使用取得了較佳的療效。如果說淘汰說成立,應該是以一種方法取代另一種方法而不是兩種方法配合使用。
(三)失傳的時間問題
砭術失傳的年代在東漢。如果砭術失傳的原因是由于金屬針的出現而被淘汰,那么砭術失傳的時間應該在殷商,較遲也應在西周而不會在東漢。砭術的失傳比它“應被淘汰的時代”如晚了一千年。
以上三個問題的討論說明了砭術失傳的淘汰說是站不住腳的。那么砭術失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東漢學者服虔說得好:“季世復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
原來在砭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除發現了人體的經絡系統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制作砭具的佳石。較初,人們是隨便取一種石料來制作砭具。通過上萬年的實踐,人們發現有的石料制作砭具醫療效果好,有的石料不適宜制作砭具。長期選擇的結果,人們找到了適合作砭具的佳石,并用它們制成各種各樣的砭具,珍藏起來供醫療保健使用,并將這些砭具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生活在東漢末年的服虔了解到當時的情況:近來找不到制作砭石的好石料了。
既然砭術失傳的原因是由于制作砭具佳石的匱乏引起的,關于:砭術的另兩個思考題——砭術有沒有必要發掘與改造;發掘砭術的關鍵是什么——就不難回答。答案是有必要,而發掘砭術的關鍵是尋找制作砭具的佳石。
[進入“砭石百科”,了解更多的砭石知識]
【標簽:砭術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