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是秋分節氣。此時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造成頻繁降雨,而氣溫也隨著雨量的增多而逐漸下降,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時節,我們應如何做好保健養生呢?一起來了解下。
防燥傷陰 多食甘平 勤補水分
秋季燥氣當令,氣溫變化明顯,易燥邪傷人。燥邪有溫燥和涼燥之分。以秋分為界,秋分之前多為溫燥,秋分之后多為涼燥。防秋燥要多補水,而飲水時要小口小口地喝,不可過急。飲食方面可多食一些味甘性平的食物,如枸杞、山藥、白蘿卜等,少吃或不吃寒涼食物。
平衡陰陽 注意保暖 經常泡腳
秋分當日陰陽平衡,之后則開始陰盛陽衰。人們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處的收不僅指農事的收獲,也指天地間以及人體“陽氣”的收斂。意思是天地間的陽氣慢慢潛入地下,身體陽氣慢慢收到體內。此時如果人體陽氣不足,所收納的陽氣不夠日常消耗,那么身體就易受到風寒侵襲,或發痹癥,或傷及胃腸。
日常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保暖。對于中老年人或膝關節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堅持佩戴護膝。砭石護膝除了起到保暖作用外,還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肢端血液回流情況,對預防血栓也有一定的效果。其次要勤泡腳。泡腳是簡單實用的養生方式。泡腳時可在盆里加入一些花椒和干姜,對驅寒除濕都有效果。
穴位按摩 宣肺止咳
秋季燥氣當令,燥邪侵襲人體不同部位時會有不同的癥狀,癥狀不同,調理方法也不同。在這里,向您介紹手腕部的三個穴位:
列缺穴:肺陰受傷的典型癥狀就是咳嗽,在按揉太淵穴的基礎上可以加按列缺穴以宣肺止咳。魚際穴:燥邪傷陰導致陰虛,陰虛則火旺,如肺有虛火,則人會覺得咽干。此時可以按揉魚際穴以清肺熱。陰郄穴:如果心陰虛則會有盜汗的癥狀,可以按揉陰郄穴緩解盜汗。
從秋分開始,可以堅持佩戴泗濱砭石珠串,每天至少4個小時以上。同時經常在上述3個穴區按壓滾動,以刺激該穴區的氣血運行,此法對疾病的預防和癥狀的緩解,都有較好的作用。

砭石拔罐 預防秋燥
秋季燥邪傷陰,而陰虛會導致血虛。調理血癥的NO.I要穴就是血海。血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的作用??梢允褂庙臼搲喊喂拊谘L庍M行調理。拔罐器建議加熱后使用,可在兩側血海處分別留罐,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注意一定要等到罐印完全消退后再進行二次拔罐。
申脈穴 抵抗秋乏
秋分節氣,對于陽氣虛的人,其體內陽氣不足以維持日常消耗,就會產生秋乏的癥狀。針對此類人群,推薦砭石足底按摩法??稍谂菽_后用砭石按摩錐按揉足部的申脈穴。按揉的時候要稍稍用力,穴區應有酸、麻、脹的得氣感為宜。除了點揉之外,還可以使用砭石按摩錐在外踝尖下部進行劃法。
太淵穴 滋陰潤肺
太淵穴是肺經上的穴位,而秋季本就是燥金,對應在五臟上就是肺,滋肺陰有利于增加肺部的功能。具體方法是佩戴泗濱砭石珠串,在太淵穴附近來回點壓、按揉,不限次數。這種按摩方法也可兼顧神門穴,對于心陰虛而內熱難以入睡的人群而言,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
神闕命門 固藏陽氣
“固陽氣”就是固藏陽氣,幫助身體把冬天需要的陽氣“收起來”,以免人體冬天受寒邪侵襲。固藏陽氣的兩個穴位為神闕穴和命門穴。神闕穴就是肚臍,命門穴就是腰椎中線和肚臍水平線相連的交點。
神闕調控先天之氣,加上兩腎之間的命門穴做引導,可以幫助我們把陽氣固存起來。具體做法是使用砭石雙砭腰帶,將兩塊砭石分別置于神闕穴與命門穴,一般而言熱敷15分鐘,每天一次即可。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術養生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