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以四肢不由自主抽動、頸項強直、口噤不開、角弓反張為主癥。
【診斷】
體溫、血壓和血常規檢查,可以協助診斷。
【辨證】
1.熱極生風
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壯熱、頭痛、大汗出、口渴欲飲、神志昏迷,舌紅、苔黃,脈洪數。
2.虛風內動
肢體搐動勢緩,低熱,心煩不寧,口干舌燥,精神疲乏,舌絳,苔少,脈細數。兼頭昏目眩、汗出、氣短、神疲乏力,舌淡,脈弱者屬氣血兩傷。腰膝軟痠、脅肋灼痛、午后低熱,舌紅絳,脈細數者屬肝腎陰虛。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祛熱滋陰,熄風止痙。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水溝、筋縮、合谷、太沖、陽陵泉點刺;
b.大椎及周圍刮法;
c.手足厥陰經上下肢段砭震振法;
d.手足少陽經筋撥法。
3.加減
熱盛加勞宮守法;肝腎陰虛加三陰交點刺;神昏加百會、涌泉點壓以開竅醒神。
4.方義
督脈總督諸陽,督脈為病脊強反折,取水溝、大椎、筋縮熄風通絡止痙;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有祛風之功;肝主筋,太沖為肝經原穴,有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與合谷配稱為“四關”,是鎮痙寧神、平肝熄風的組合;陰陵泉為膽經合穴和筋會穴,可鎮肝熄風、緩解痙攣,手、足厥陰經振法以疏肝筋、醒心神。手足少陽經筋為人四肢外側,撥法可促經筋恢復職守,各司其職。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抽搐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