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是人體重要的信息接受站,前人稱為“采聽官”。中醫認為,耳朵雖小,但分布著上百個防病治病的穴位,這些穴位因與全身的經絡相連,故和五臟六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用正確的方法刺激耳部穴位可促進耳部血液循環,同時對身體疾病達到很好的調理效果。而擁有一份耳部穴位圖則可幫助您準確找到穴位,手到病除。
耳部穴位圖
耳部穴位取穴方法
輕撫耳朵穴位圖中所示經穴周圍的皮膚,如此將可發覺在其附近,有膚質粗糙、膚色蒼白、偶爾帶有紅色或有灼熱感的異樣部位,正是反應力強的經穴所在。
耳穴療法的取穴原則
再全面了解病史的基礎上,分清疾病的主次,恰當地進行取穴,可根據相應部位,中醫辨證,耳穴功能和臨床經驗的原則來取穴。
1、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取穴:根據中醫臟腑學說,肝與膽,心與小腸,腎與膀胱,脾與胃互為表里,因而肝病又取膽穴,心臟病取小腸穴,腸炎取肺穴。根據肝開竅于目,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唇),肺開竅于鼻,腎開竅于耳的中醫理論,因而眼病又取肝穴,中耳炎取腎穴,鼻炎取肺穴。根據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的理論,因而皮膚病又取肺穴,骨科病取腎穴,肌肉病又取脾穴。
2、根據相應部位取穴:內臟、肢體、器官等發生病變,在耳郭相應部位有壓痛點(或反應點),可作為取穴的根據。例如胃病取胃穴,踝關節扭傷取踝關節穴等,可用鈍頭探棒查找出壓痛點。
3、根據臨床經驗取穴: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總結了治療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能治療麥粒腫;神門穴、皮質下穴、熱穴及相應部位(如踝關節扭傷,相應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療扭傷;頸椎穴、頸穴、神門穴、外生殖器穴能治療落枕;枕穴、額穴、枕小神經穴、神門穴、皮質下穴能治療頭痛。
4、根據西醫理論取穴:皮質下穴有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因而神經系統的病癥要取皮質下穴,交感穴有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因而內臟病痛要取交感穴,平喘穴有調節呼吸中樞及抗過敏的功能,因而哮喘要取平喘穴。
耳部穴位按摩手法
全耳按摩、手摩耳輪法、提拉耳垂法、點按法、掐按法、揉按法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耳部穴位 穴位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