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輕者無明顯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重者有上腹墜脹,或疼痛,或不適感砭石,久立后加重,平臥減輕或消失,或伴有胃脘飽脹、厭食、惡心、噯氣、腹瀉或便秘等癥狀。
【病因病機】
西醫學認為由于胃膈韌帶和胃肝韌帶無力或腹壁肌肉松弛所致。中醫學認為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陷而致臟腑下垂。
【診斷】
X線鋇餐透視可以確診,可見胃小彎切跡或幽門管低于髂嵴連線,胃呈長鉤型或無力型,上窄下寬,或整個胃幾乎位于腹腔左側。根據胃下垂的程度可分為Ⅰ、Ⅱ、Ⅲ度。
【辨證】
脾虛氣陷。
【砭石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健脾益氣,升陽舉陷。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砧闊面在中脘、氣海穴施以振法;
b.督脈自大椎穴至長強穴熨法;
c.脾之大絡砭磙滾法;
d.胃俞、脾俞、足三里點壓;
e.百會、中脘穴守法。
3.加減
滿悶、惡心加公孫、內關點壓和降胃氣。
4.方義
中脘為胃之募穴配背部胃俞、足三里共同補益胃氣;氣海、脾俞可健脾益氣,補中和胃;督脈、百會、脾之大絡共同升陽舉陷、益氣固脫。
【醫案舉例】
徐女士 38歲 報社編輯 2000年6月
該患者身高1.77米,體重58公斤,形體極瘦,肌肉松弛,面色 白,動則氣喘。患Ⅱ度胃下垂3年余。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無力。
砭石調理:大椎周圍刮法,長強、八髎熨法,下脘、神闕振法,胃、脾俞、大包、足三里點壓、百會守法。每次40分鐘,每周2次,5周后面色漸華,氣喘消失,肌肉漸豐,體重增加2公斤。一年后檢查胃已恢復生理位置。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胃下垂 臟腑下垂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