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本病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功能活動尚可,后期以肩部功能障礙為主砭石,疼痛減輕。手臂上舉、前伸、外旋、后伸均受限。
【病因病機】
五旬之人,正氣不足,營衛漸虛而致肩痹;長期運動不足,單一姿勢工作,局部氣血不暢,以致粘連;局部受風寒,寒凝致經絡受阻,較終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診斷】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穴區疼痛為主,后伸疼痛加劇者屬太陰經證;以肩外側肩髃、肩髎穴處疼痛為主,三角肌壓痛,外展疼痛加劇者屬陽明、少陽經證;以肩后側肩貞、臑俞穴處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痛加劇者屬太陽經證。X線檢查可見肩部骨質疏松和鈣化影。
【辨證】
寒濕凝滯,氣血痹阻。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疏筋通絡,行氣活血。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肩髃、肩髎、肩貞連線及周圍刮法;
b.中俞至秉風之間連線刮法;
c.尺澤、曲澤穴拍法;
d.遠端取陽陵泉穴點壓。
3.加減
太陰經證加陰陵泉點壓;陽明、少陽證加手三里、外關點壓;太陽經證加后溪、大杼、昆侖點壓;痛在陽明經、太陽經加承山振法;條口點壓。寒重者加肩髃周圍熨法。
4.方義
肩部三穴主治肩部軟組織疾患、肩痛,為主要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分屬三焦經、大腸經、小腸經,通上臂外側,可調動手三陽之經氣;中俞至秉風可放松肩部經筋和肌肉群;尺澤、曲澤拍通手二陰經,貫通上肢至肩內;點壓腿部足少陽之合陽陵泉,取其治腑之意,亦上通膽經,通調陽氣道路。
【醫案舉例】
張女士50歲退休職工2000年8月
患肩周炎1年余,經針灸、推拿、骨科調理無效。
雙肩均僵硬,上舉受限,不能梳理頭發,故剃一板寸。經體檢無內科病癥。血壓120/80mmHg。納可,眠差,二便正常。絕經一年余,無汗出,無脅痛,腰膝靈活,步態輕盈,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肩井拍法,肩髃、肩髎、肩貞連刮,尺澤、曲澤叩法,陰陵泉,陽陵泉、血海、豐隆、照海、解溪點壓法,風池、風府、秉風點刺。調理后右臂立即能上舉,左臂仍受限。次日晨起自覺右肩臂疼痛劇烈,有跳動灼熱感,恐懼,立找醫師問詢何處出現問題。醫告之,疼痛正是氣血疏通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是將愈前的征兆。患者悅,堅持每周調理2次。3周后,雙臂上舉成功,右手能摸及右耳,左臂仍差。調理2月余。雙肩疼痛徹底消失,右肩臂完全恢復正常。3年后醫師路遇患者,患者稱肩周炎未再發,現已留起長發挽于腦后,梳頭自如。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肩周炎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