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較早記載這一療法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較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愈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癥刮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逐漸將這種療法稱為“刮痧療法”。
《痧脹玉衡》記載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癥,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之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捻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 然后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 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擰、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現出血點,此法若用于調理痧癥,則叫撮痧法。
民間刮痧法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選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調理感冒、發熱、中暑、急性胃腸炎、其它傳染性和感染性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類癥證。刮痧法作為一種簡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見影的療效,既在民間流傳不衰,也被醫家廣泛重視。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 刮痧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