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發病率為人群的1.4‰-4.8‰之間。約有10%帶狀皰疹患者可并發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而以60歲以上老年患者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為較高,可達50%-75%。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困擾中、老年人群的頑痛癥之一,其持續時間短則1-2年,長者甚至數10年,且程度劇烈砭石,使病人長期遭受疼痛的折磨,給生活造成極大的痛苦和不便。其調理也是臨床中較為棘手的問題。
一般臨床中多采用綜合調理的方法,即中西藥物、神經根阻滯、物理調理、外用止痛搽劑等,對于病程短、疼痛較輕的病人有一定療效,但對于頑固性疼痛仍顯無力。中醫傳統的針灸對該病效果較好,但也存在疼痛反復發作,減輕程度有限等不足。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如果在針灸的基礎上配合砭石的感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疼痛會得到顯著控制。
根據中醫的觀點,帶狀皰疹的病因病理機制主要在于肝膽火盛,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民間有“串腰龍”及“蛇串瘡”之說,《醫宗金鑒》稱之為“纏腰火丹”。所以,調理中也是以疏解肝膽郁火,清熱利濕為主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 針刺法:針刺采取病變皮膚四周由外向內圍刺的方法,如在脅肋、胸腰、后背、四肢等處,在遺留皮損的區域,以一寸半的毫針,每塊皮損區以3~4根針由外向內平刺半寸到一寸;如在頭、面、耳等部位,以一寸的毫針,每塊皮損區以2~3根針由外向內平刺半寸左右。再選取陽陵泉、邱墟、行間、俠溪、合谷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針刺配合。留針30分鐘,隔天針灸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一般調理2~4個療程。
2 砭石感法:在留針的同時,取砭板直接放在皮損的區域。也可在皮損的周圍多放一些砭板,以增強療效。砭石感法與針刺同時進行。也可在起針后用較大的砭塊放置在疼痛集中的皮損區,對于嚴重的疼痛,砭石感法可持續進行1到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效果(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針刺配合砭石感法的效果明顯好于單純的針刺調理,其鎮痛效果突出,對一些患者因感覺神經受損引起的麻木,效果也很明顯。我們體會到,如無條件針灸,單純的砭石感法也有較好的鎮痛效果。
討論:帶狀皰疹中醫認為是濕毒蘊于體內,加之肝膽火盛,流竄于肝膽經,外發而成病。老年人因其體虛,氣血不足,無力驅邪外出,因此毒邪長期留存經絡,引起長期難愈的疼痛。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有特殊的生物物理特性,即可通經活絡,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促進皮損區正常組織的修復;又可重鎮安神,祛瘀止痛,吸收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殘留的毒熱,達到良好的止痛安神效果。與針灸相配合,更是調理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良法。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朝陽醫院針灸科醫師 謝衡輝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針灸與砭石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