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雖然立秋,但炎熱的天氣必須過了處暑到白露時,才會轉涼。換言之,從立秋開始砭石,還會熱一陣子,這段期間大約是三十天。民間形容一種熱得令人十分難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氣候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氣。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雨水逐漸減少,因此被太陽一曬,往往比大暑時覺得還要難過。
立秋后,天氣漸漸轉涼,農諺有“早晨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說。但江南的“秋老虎”卻也有它的威力。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嚴防感冒。
治風寒感冒的三湯
風寒感冒初起,主要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為頭沉或頭痛,怕冷,四肢酸痛發緊,身體發燒但無汗,同時伴又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覺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對鏡還可自行觀察到舌白薄白。食療應以辛溫解表為主。
NO.I湯:“五神飲”(借鑒自《本草匯言》)
將荊芥、蘇葉、生姜個10克切成粗末,與茶葉6克一同開水沖泡。一段時間后,與紅糖30克攪拌,煮沸后趁熱服下,服后蓋被,如出汗不暢,一小時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德緩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適當配麻黃6克、桂枝9克,以加強辛溫散寒之力。
第二湯:“雙白玉粥”(借鑒自《顏氏驗方》)
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騰后加入切片德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幫)大白菜、切段的大蔥白20克和生姜10克,共煮至白菜、大蔥變軟,粥液粘稠時,起鍋加食鹽少許后食用。
此粥可促進出汗,驅散寒氣,又能調和胃氣,使發汗而不傷正氣,尤其適合老人服用。
第三湯:豆腐火腿芥菜湯
豆腐100克切塊或厚片,與50克火腿絲共用少量花生油微煸炒,加入1000克高湯、生姜10克煮沸,起鍋前撒入芥菜30克、胡椒粉、香菜末,用食鹽調味后趁熱服用。
干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在前兩湯基礎上,此湯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補中和胃,增進食欲,進一步加快人體調動自我恢復功能。
因為砭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其次是氧化硅、氧化鈉等,還有鋁、鐵、鎂、磷等多種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包括錳、鎳、銅、釔等,共含有超過30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采用砭石療法,對身體是無害的,具體的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如下:
1、用砭板尾端刺背后風府、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
反應:肩井與大錐穴位被刺后有明顯疼痛感(這兩個是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感冒的重穴)。
2、用砭板刮頭部枕骨至肩胛骨下沿橫線處。
反應:自感頭部負荷減輕。
3、用砭砧叩刮小臂內側和肘窩至腕部。
反應:刮小臂發現多處氣血郁結點并有強烈疼痛感,被我用砭扳一點點化掉。
4、用砭板仔細刮兩胸梳理肺經。
反應:感覺呼吸通順并心情舒暢,這個主要針對感冒咳嗽。因為人體免疫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胸腺素濃度的高低,對胸腺予以調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強身延年。
5、靜坐片刻鄰居喝下“砭石水”來補充身體能量和元素。并用砭石熱水泡足底。結束后的他已自感身清氣爽,癥狀減輕。再盯囑他多多休息,少熬夜多運動。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感冒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