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不易入睡砭石,時寐時醒,睡眠時少。精力不足,伴心煩。
【病因病機】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營衛陰陽正常運作是保證心神調節寤寐的基礎。飲食不節、情志失常、思慮過度、勞倦、年邁體虛均可導致心神不寧,神不守舍,不能由動轉靜而致不寐病證。
【診斷】
輕者入睡困難,或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連續3周以上為本病癥。重者徹夜難眠。白晝頭昏、心悸、健忘、神疲、心神不寧。
【辨證】
1.肝火擾心
不寐多夢兼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便秘,脈弦或弦細。
2.痰火擾心
心煩不寐,胸悶脘痞、泛惡噯氣,伴目眩,舌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3.心脾兩虛
不易入睡,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脹便溏,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遲緩無力。
4.心腎不交
心煩不寐、入睡困難、心悸多夢,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少津,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5.心膽氣虛
虛煩不寐,觸事易驚,終日惕惕,膽怯心悸,伴氣短自汗,倦怠無力,舌淡,脈弦細。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養心安神,交通心腎,疏肝利膽,祛痰健脾。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百會、四神聰、風池、角孫守法;
b.三陰交點壓及電動砭震振法;
c.腕部神門點刺及守法;
d.取耳穴的神門、交感、皮質下、心點施以點壓法。
3.加減
心脾兩虛加心俞、厥陰俞、脾俞點壓;心腎不交加心俞、腎俞、太溪點壓;膽怯加膽俞、大陵、丘墟點壓;肝陽上亢、脾胃不和加肝俞、胃俞段循膀胱經刮法,足三里、太沖點壓;長期失眠可加全頭部刮法。
4.方義
百會、四神聰、角孫、風池為頭部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可加強血液循環,助陽氣,充盈腦府,鎮靜安神。心經原穴神門調理心氣;三陰交補益肝、脾、腎三經,助心氣,心氣安而不寐除。耳穴為經驗所積,點壓神門、交感點有益于調節頭部神經加強睡眠深度,提高睡眠質量。
【注意事項】
凡失眠重者在調理過程中忌思慮。晚上20點后禁止辦公,忌零點后就寢。
【醫案舉例】
時女士母親64歲退休職工2000年4月
失眠10余年,夜不成寐,晝暈頭脹,雙目無光。體虛胖,乏力,膝軟腰痠,舌淡苔白,脈沉,尺弱。
辨證:腎氣虛,不寐癥
立法:補腎安神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百會、四神聰、風池、膻中、陽池、陽溪、神門守法,每日6~10小時。命門、腎俞熨法每日1小時。調理2日后,到晚間20點即昏昏欲睡,入睡快,連續7~10小時不醒。遂失眠痊愈,腰痠膝軟消失,精神倍佳。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失眠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