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表現
1、肝陽上擾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每因煩勞或憤怒而加重,面呈潮紅,急躁易怒,少寐多夢。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
2、腎精不足熏暈而見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耳鳴。偏于陰虛者,五心煩熱,舌質紅,脈弦細數,偏于陽虛者,四肢不溫,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3、氣血虛弱動則眩暈加劇,勞累則發,面色白,唇甲不華,心悸少寐,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
4、痰濁中阻眩暈而見頭重如蒙,胸悶惡心,食少多寐,苔白膩,脈濡滑。
二、按摩方法
受術者取坐位,施術者站其一側,用砭石自印堂交替上推至前發際,再左右擦太陽穴,用砭石腳分別按揉兩側太陽穴;用砭石向后平推至上,過耳后,經風池、走頸側,止肩并,分別叩擊肩部兩側肌群;其后,點肩井穴1min;用砭石輕輕拍擊兩肩部。
1、肝陽上擾用一手扶后枕,另一手持砭石再印堂緩緩揉動,以順時針為宜,揉壓交替進行;以砭石掌側自鼻尖之素廖穴起,向上沿頭部正中線經印堂、神庭、百會、強間推至啞門穴止,反復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2-3min,然后用雙手用砭石揉按太沖穴約2min。
2、腎精不足以砭石置于腹部一側之腎俞、氣海俞及大腸俞處,先摩動至對側帶脈穴,反復摩動3-5min。
3、氣血虧虛以一手扶定額部,另一手持砭石自左側或右側枕后率谷穴處開始,斜向外下方經風池、啞門至對側肩井穴處,斜摩3-5min。然后以砭石點按足三里穴1min。
4、談濁中阻以砭石掌側對置于臍下陰交穴處,分置腹部兩側,自上向下逐步推動,經石門、關元、中極至曲骨穴止,反復操作2-3min。
三、注意事項
中年以上,肝陽引起的眩暈,如肝陽化風,病情嚴重時可猝然暈倒,有時可發展為中風,故應及時防治眩暈,平時宜飲食清淡,忌辛辣肥膩,戒惱怒酗酒,節房事,適應參加體力勞動,鍛煉身體,并服藥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眩暈 砭石 砭石治療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