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機體處于氣血暢通、臟腑協(xié)調、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而在患病情況下,則氣血不暢、經(jīng)絡壅滯、臟腑失調、陰陽失衡。砭石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就是醫(yī)者通過操縱砭具充分發(fā)揮砭石的場效應和“無形針”的作用(請進入砭石養(yǎng)生中的砭石醫(y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內病外治在人的體表施以各種手法,以疏通經(jīng)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氣血,調節(jié)臟腑陰陽砭石,達到治病的目的。本篇即介紹高血壓、頸椎病、失眠等常見病的砭石調理方法。
砭石調理頸椎病病例
梁女士,47歲,頭暈,耳鳴半年余。近幾日,右側臥位時頭暈加重而且不敢右側臥位,經(jīng)拍X片后,確診為:頸椎病、骨質增生。既往血小板減少癥、心動過緩癥。肝、腎虛,氣血雙虧。宜疏通經(jīng)絡,調補氣血。
采用砭石刮法、擦法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
刮法:刮頸、項部,以后部正中督脈為主,由上向下刮,一日三次,每次5-10下。刮手三陰手三陽經(jīng),每經(jīng)各刮3遍。一日三次,每次6經(jīng)全刮。
擦法:每次均做擦法、環(huán)頸項部摩擦,順、逆時針均可,一日三次,一次5周圈。用此法做3天后頭暈、耳鳴見輕,現(xiàn)堅持一個月余。臨床癥狀(更多砭石醫(yī)案請查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見輕,可右側臥位休息。
砭石調理高血壓病例
王先生男46歲,患原發(fā)性高血壓病8年,父母均有高血壓病史。服用降壓藥維持,仍高于正常值30mmHg以上。停藥測量血壓:200/130mmHg。頭暈輕,頭痛重,納可,眠可,體態(tài)正常,身高1.77米,體重78公斤。舌淡紅,苔薄黃,脈和緩,稍有弦細,二便正常。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首次前停降壓藥3天。12月15日上午9時測量血壓:190/140mmHg,隨即施以砭術調理。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砧在肩井穴處施以拍法,使用砭板弓背在頭后、頭側施以刮法。患者自覺頭痛消失,但頭暈惡心。停止調理后6分鐘測量,血壓:140/90mmHg。即囑服涼開水300ml,靠臥休息。觀其面色微顯蒼白。
分析:因患者已習慣高血壓狀態(tài),突然降至接近正常值時無法適應,故出現(xiàn)頭暈惡心表現(xiàn)。
后調理每日進行1次,每次10分鐘,未出現(xiàn)不適。12天后(其間未服任何降壓藥物),頭暈頭痛等癥狀消失。后動脈血壓一直維持在140/90mmHg與130/80mmHg之間。
砭石調理失眠病例
趙先生,60歲,兩年來因受涼,思慮過度即出現(xiàn)失眠,夜間熟睡時,聞到稍大聲音即驚醒,伴有心悸氣短,健忘,神疲體倦,時而飲食減少等癥狀,面色少華,舌淡苔黃,脈細弱。
砭石治法:
溫壓法:用砭砧在心俞、脾俞處施溫,壓術,用扭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15分鐘;刮擦法:刮擦前臂內側各5分鐘;感法:囑睡眠時將砭板置于前額。
按語:會診后氣短心悸明顯減輕,入睡時間由三、四小時,延長至五六小時,不易驚醒,診后失眠治愈,其它癥狀也基本治愈。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調理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wǎng)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wǎng)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wǎng)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jù)。
3、如果您對砭萃網(wǎng)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