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青春期后人體各種組織即出現退行性變,其中椎間盤的變化發生較早,主要變化是髓核脫水,脫水后椎間盤失去正常的彈性和張力,在此基礎上若受到較重的外傷或多次反復的不明顯損傷,則造成纖維環軟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該處突出。髓核多從一側(少數可同時在兩側)的側后方突入椎管,壓迫神經根而產生神經根受損傷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壓迫馬尾神經,造成大小便障礙。如纖維環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組織進入椎管,可造成廣泛的馬尾神經損害。由于下腰部負重大,活動多,故突出多發生于腰4~5與腰5~骶1間隙。
【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典型癥狀
大多發生于20~50歲的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前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腰痛常發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椎間盤突出,則腰4神經根受壓迫,從而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咳、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后減輕。多數患者采用側臥位,并屈曲患肢;個別嚴重者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癥狀。合并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如腰椎間盤突出較明顯,或為中央型突出,或纖維環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均可出現較廣泛的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損害癥狀,使患側出現廣泛的麻木區,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側臀部、股外側、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兩下肢均有神經損傷癥狀,但一側較重;同時應注意檢查鞍區感覺,常會有一側減退,有時兩側減退,小便失控,大便秘結,性功能障礙,甚至兩下肢部分或大部癱瘓。
(二)重要體征
1.脊柱側彎畸形:主要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
2.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由于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鑒別。
3.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4.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由于個人體質的差異,該試驗陽性無統一的度數標準,應注意兩側對比。患側抬腿受限,并感到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
5.神經系統檢查:腰3~4椎間盤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伸肌及第2趾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間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后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癥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
(三)輔助檢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X線征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依據,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結核、骨性關節炎、骨折、腫瘤和脊椎滑脫等。重癥或不典型患者,在診斷有困難時,可考慮作脊髓碘油造影、CT掃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及突出部位。上述檢查無明顯異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間盤突出。
【砭石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圖68)
(一)用加熱砭石在患者腰部做溫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30分鐘為宜。
(二)患者俯臥位,以砭石在患側腰部及下肢作滾、揉法各5分鐘,從上向下對腰肌推擦5分鐘,以使肌肉放松,氣血流通。
(三)用砭石點按腰部腧穴,以及環跳、承扶、風市、殷門、委中、陽陵泉、承山、懸鐘等穴。各1~2分鐘。
(四)對腰部僵硬肌肉及條索、結節狀陽性反應點,用砭石側棱施以撥法,以松解粘連,開通閉塞。
(五)用砭石在腰腿部做和緩的按揉、叩擊,結束治療。
圖68 砭石撥法
【護理與預防】
患者除定期做砭石療法外,日常的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和護理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臥硬板床休息。
(二)忌坐軟沙發。
(三)盡量避免腰部外傷及感受風寒。
(四)平時注意行走和勞動姿勢,不要搬重物。
(五)急性期緩解后,應加強腰背、腹肌的鍛煉。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腰椎間盤突出 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