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耳鳴表現為自覺耳內鳴響,聲調多種砭石,或如蟬鳴,如風聲,如雷鳴,如潮水聲,如汽笛聲,如哨音等,約有80%左右的耳鳴患者伴有耳聾。
耳聾表現為聽力不同程度減退或完全喪失,部分患者伴有耳鳴、耳道阻塞感。
【病因病機】
中醫學對耳鳴、耳聾早有認識。《諸病源候論》曰:“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精氣通于耳。耳,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音;若勞傷氣血,兼受風邪,損于腎臟,耳精脫,精脫者則耳聾。”臨床上,耳鳴、耳聾既可單獨出現、先后發生,亦常同時并見。二者的癥狀表現雖有不同,但病因病機卻基本一致。實證常因外感風熱或內傷情志、飲食,致痰濕內生,氣郁化火,循經上擾、蒙蔽清竅所致;虛證多由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勞倦縱欲、腎精虧耗,精血不能上承,耳竅失養所致。
【診斷】
以臨床表現及耳科檢查為診斷要點。耳鳴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多為肝膽實熱,虛證多為腎精不足。耳聾則要參考聽力檢查結果。
【辨證】
風邪外襲,肝膽火盛,痰火郁結,腎精虧損,脾胃虛弱。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疏風瀉火,化痰開竅,清肝利膽,補腎填精,健脾和胃。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耳門、聽宮、聽會、翳風、中渚、俠溪點刺;
b.擊磬聞聲;
c.百會、四神聰、風池守法。
3.加減
風邪外襲加外關、合谷點刺以疏風清熱;肝膽火盛加行間、丘墟、足臨泣點壓以清瀉肝膽;痰火郁結加豐隆、內庭點壓;豁痰瀉火,腎精虧損加腎俞、太溪、關元振法以補腎填精,脾胃虛弱加氣海、足三里;脾俞點壓以健脾益胃、濡養耳竅。
4.方義
耳為手、足少陽經所轄,耳門、聽會屬手、足少陽經、聽宮為手太陰經與手、足少陽經之交會穴、氣通耳內,具疏散風熱、聰耳啟閉之功,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陽經局部的翳風穴,與循經遠取的中渚、俠溪相配,通上達下,疏導少陽經氣,宣通耳竅。百會、四神聰、風池使頭部血液循環加速,營養耳內。擊磬可振通氣血、暢通經絡、撞擊耳鼓。
【特別說明】
年老體衰之耳鳴、耳聾要加全身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效果更佳。
【醫案舉例】
王女士78歲1999年5月
耳鳴如蚊聲數十年,持續不散,服中藥無效。近日聽力有所下降。無糖尿病史,無腦血管病。舌紅無苔,脈弦。
砭術調理: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25公分特磬懸掛于架上,站立時與頭部同高,與磬距20~40cm,擊磬,每次15分鐘,每日2次,連續調理。10日后耳鳴變為間段鳴響。月余耳鳴消失,聽力恢復正常。堅持擊磬每周1~3次,每次10分鐘。后聽力異常靈敏,能辨微小聲音。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耳鳴 耳聾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