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患肢末端冷痛麻木,間歇性跛行,受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屬中醫的“痹證”、“脫疽”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表現。
【病因病機】
西醫學認為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調而致肢體發病。中醫學認為素體脾腎陽虛加之外因寒濕之邪侵入造成脈絡閉阻,或蘊熱壅滯經絡而成。
【診斷】
臨床上本病分為三期: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痠痛砭石,麻木,發涼,怕冷,喜溫,遇冷加重疼痛,輕度間歇性跛行,短暫休息后緩解。患肢膚色蒼白,缺乏膚潤感,溫度低于正常肢體,足背或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小腿出現游走性紅硬索條。
Ⅱ期(營養障礙期):上述Ⅰ期諸癥加重,并出現靜息病,疼痛劇烈,不能安臥,步履艱難、乏力。患肢膚色由蒼白轉為暗紅,可見游走性紅斑、結節或硬索,趾甲肥厚、生長緩慢,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搏動消失,病程長者肌肉萎縮。
Ⅲ期(壞死期):諸癥加重,患肢疼痛劇烈難忍,皮膚紫暗而腫脹,趾(指)端發黑、干癟,潰破腐爛,創面肉色失去鮮活,或有發熱。
超聲多普勒、血流圖、甲皺微循環、動脈造影、X線攝片等檢查有助于了解動脈血管閉塞的程度。
【辨證】
寒濕阻絡,氣滯血瘀,熱邪入脈。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溫經散寒,通絡活血,疏理氣機,重振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關元砭震振法;
b.神闕守法;
c.膈俞、脾俞、三焦俞點壓;
d.血海、陽陵泉點刺;
e.足三里、三陰交先點刺,后以該穴為中心,外延周圍一寸左右刮法;
f.患肢磙滾法;
g.八髎熨法;
h.膀胱經全程砭震振法(除頭部以外);
i.百會守法。
3.加減
熱毒盛者加曲池、委中點刺,加大椎周圍刮法;脾虛重者加在脾之大絡施行滾法;腎虛重者加命門守法,壞疽形成者加患部守法。
4.方義
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可調補脾、肝、腎以養血補陰;神闕益氣養任,血海配陽陵泉之筋會以化瘀疏筋止痛;足三里、三陰交配合以調和陰陽。八髎溫陽,百會改善周身血液循環狀況,活血消疽。
【特別說明】
本病癥的Ⅰ期在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中以活血化瘀為主,使血行以營養全肢,貫通經脈,不僅止痛,還有在短期治愈的可能。特別關注患肢出現的游走性紅硬索條,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板薄邊在索條部位施以刮法,能有效地使之逐漸散開消化。必要時應用砭震大面積施以振法,加速消除癥狀和索條。Ⅱ期要注重培本以生肌,可結合內科有關病癥(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加強調理,例如增加調理時間,加大手法力度等。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砭石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