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對砭石刮痧板與水牛刮痧板性能進行了比較,刮一次砭板的超聲脈沖次數為20--2000KHZ,水牛角板只有200KHZ且沒有微量元素、遠紅外線等生物物理特性。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水牛角刮痧板性偏于寒涼,作用以開瀉經絡,疏通氣血為主。砭石則性偏溫,其作用以助益陽氣,溫經通脈為主。以砭石為特征的砭石療法不僅靠手法的機械力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它的溫經補充氣血運行所需的“動力”,更以推動氣血沿經運行,臨床對寒癥,尤其是陽氣虛弱所致的虛寒、寒凝血滯等癥型效果更好。
水牛角板刮痧直接作用是“開瀉”,把體內瘀滯的病邪或氣血由經穴或一定部位引出體外,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即體內氣血在刮痧的作用下其運動方向由內直接至外開瀉于體表產生排泄氣、通經絡之效。作用方式較為猛烈,但對體內的正氣的“損耗”相對較大,疼痛感也較明顯。 砭石療法的“開瀉”作用要小的多,經過一段時間的手法操作,體表局部會泛紅,但不會有紫紅色的痧點出現,患者有舒適的溫熱、輕松的感覺,而非疼痛。砭石療法是通過溫經通脈的作用“推動”氣血循經運行,調和營衛,改善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失調的氣血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扶正祛病的目的。 刮痧手法以刮為主要特征。砭石療法借鑒針刺和推拿按摩兩方面的特點,體現了多樣性,利用推、刮、擦等摩擦類手法,還有點、壓、揉等按壓類手法及拍、剁等拍打類手法。還可將砭石固定在特定穴位的感應方法。刮痧主要作用以瀉法為主。砭石療法根據手法的輕重緩急、寒溫的應用和施術部位區分補、瀉,如輕手法緩動為補,重手法急動為瀉,溫法為補,涼法為瀉。砭石療法與刮痧都是在中醫學和針灸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刮痧更偏重于調理實體患者,對表證、實證、陽證效佳。適于熱證患者,對于虛證患者,則宜慎用。砭石療法虛實皆可,尤其適用于久病體弱的患者,對里證、虛證、陰證的療效優于刮痧。借助砭石溫陽通脈之性,在對寒證的調理中,砭石療法更加迅速有效。 刮痧常被用來調理如外感表證,陽亢、肝熱、瘀血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痛癥、消化道疾病等。砭石療法在對風濕類疾病、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心血管疾病、慢性神經疾病等疑難雜癥有很好的療效。在對頸椎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痹證及久病所致瘺證的調理中,以溫法結合手法為特征的砭石療法體現出很大的優勢。療效迅速且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刮痧 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