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對腎癌的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表現、腎癌的病因、砭石調治腎癌的方法做了相關介紹。后面有醫院用砭石調治腎癌的病例,可以更直觀反映砭石調治腎癌的效果。
腎癌又稱腎細胞癌,起源于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可發生于腎實質的任何部位,以上、下極為多見,少數侵及全腎砭石,左右腎發病機會均等。本病屬中醫學“腰痛”、“腎積”、“尿血”、“癥積”等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范疇。中醫指的“腎巖”并非腎癌,而是陰莖癌,臨床應注意區分。
【臨床表現】
腎癌三大主要癥狀:無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腫塊和腰痛。
單純血尿約占1/3,伴有疼痛或腫塊的約占2/3。初為間歇性全程血尿,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定,以后間隔逐漸縮短。出血時常見碎血塊如茶葉渣狀,少見條狀血塊。肉眼血尿常說明癌瘤已侵犯腎盞或腎盂,或腫瘤壓迫使腎盂過度充血而引起血尿。約有10%~15%的腎癌病人血壓增高。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腎氣虧虛,外受濕熱邪毒,入里蓄毒,蘊結于水道所致。外感濕熱之邪入里,或過食肥甘厚味、嗜酒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濕毒火熱,下注膀胱,爍灼經絡,絡脈受損,出現尿血而發病。或素稟腎虛,年老腎精虧虛,氣化不利,水濕不行,瘀積成毒,滯留腰部而成癌腫。
【診斷】
50歲以上,無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腫塊,腰部疼痛。X線檢查是診斷腎癌的重要方法。腰部平片可見患側腎影不規則增大,腰大肌影模糊。腎盂造影片常顯示腎盂或腎盞受壓、變形、拉長或扭轉,甚至出現腎不顯影。CT檢查能對腫瘤的大小、外形、密度、有無出血、液化和壞死、對周圍組織有無浸潤、轉移等給予準確評價。MRI可清晰顯示腎實質腫塊,與腎囊腫作鑒別。超聲顯像檢查能顯示腎癌的范圍、癌腫有無侵及鄰近器官、肝臟和脾臟有無轉移、腎蒂及腹膜后淋巴結是否腫大等。實驗室檢查可見鏡下血尿。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可發現尿中癌細胞。腎穿活檢能早期獲得病理形態學診斷。
腎癌細胞類型主要為透明細胞癌、顆粒細胞癌。未分化癌較少見。肺和骨骼是常見的轉移部位。
【辨證】
1.濕熱蘊腎
血尿頻頻出現,腰痛墜脹不適,伴有低熱,口渴,乏力,納呆,惡心嘔吐,腰腹部可捫及腫塊,舌質暗紅,苔黃白,脈滑數。
2.腎虛毒蘊
小便短赤帶血,潮熱盜汗,眩暈耳鳴,疲倦乏力,納少,腰痛喜按,腰腹部腫塊,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3.脾腎陽虛
腰部或腹部包塊日漸增大,腰痛,腹脹,血尿加重,面色蒼白無華,消瘦,納少,乏力,口淡,惡心嘔吐,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4.氣血兩虛
精神萎靡,氣短乏力,面色 白,形體消瘦,心悸心煩,腰部或腹部包塊明顯增大,腰痛、腹脹、口干、低熱,舌淡,舌苔或黃或白,脈虛沉無力,尺無。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清熱利濕,滋陰補腎,補益氣血,活血散結,軟堅解毒。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命門、腎俞、水分、神闕守法;
b.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震自涌泉穴沿足少陰經循經振法;
c.將腰的部位朝向掛磬方位,擊法。
3.加減
濕熱加足太陰經砭震振法;腎虛毒蘊加三陰交、豐隆點壓;陽虛加八髎熨法;血虛加脾之大絡滾法;氣虛加膻中穴守法。
4.方義
腎癌病位在腎,取腎經及腎癌發生包塊的位置進行調理以消聚解毒,化積消癌。
【醫案舉例】
方先生 67歲 退休干部 2002年7月
尿血,腹痛、腰痛6周。血壓:200/140mmHg,患糖尿病、冠心病。經北京友誼醫院診斷:患右腎下部癌變。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兩脅及脘腹橫擦10分鐘,腰背部肝俞、魂門至命門、腎俞、志室熨法40分鐘。足少陰經刮法、叩法;足太陽經下肢段拍法約10分鐘。調理1次后腰痛、腹痛減輕。水分、神闕、肓俞、懸樞、命門、三焦俞、腎俞部位守法,每日10小時以上。百會,四神聰、風池守法、每日6小時左右,連續6天后,血尿基本消失。腰痛減輕,血壓下降約30mmHg。3個月后通過各項檢查,腎癌變消除。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腎癌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