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衡輝
(北京朝陽醫(yī)院)
新砭石療法是較近發(fā)展的以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為原料制成的砭具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疾病(更多砭石醫(yī)案請查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的方法。它的特點是在于利用了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的感應增溫、極寬的遠紅外輻射波譜、摩擦中產生密集的超聲波脈等獨特的生物物理效應[1],用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制作的不同形狀砭具施以一定手法作用(請進入砭石養(yǎng)生中的砭石醫(y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于人體以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從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上看,新砭石療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與刮痧(相關鏈接:《刮痧的方法有哪些》)類似,兩者都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但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性溫,善助陽氣砭石,虛實證侯皆可用,尤其對虛寒證的調理好于刮痧,且無需介質,作用力度較輕,患者更易接受。
從我們的觀察可以肯定新砭石療法的以下幾個特點:
一、溫助陽氣,養(yǎng)筋榮脈
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有獨特的感應增溫效應,當把它固定在距體表5厘米以內時,可在半小時內引起所在部位的體表溫度上升0.5~2℃,而且泗濱浮石可發(fā)出能量峰值在寬達8—15um波長范圍的遠紅外輻射。實際應用中,我們發(fā)現泗濱浮石性質溫潤,與人體接觸中可溫補、鼓舞體內陽氣,“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因此對慢性神經肌肉病變所致氣血虧耗、不榮筋脈等證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病案舉例:徐×,女,23歲,右側面肌抽搐2年?;颊邇赡昵耙蚴芎扒榫w波動出現右側面肌抽搐,并逐漸加重,曾用活血化瘀膏藥外敷右面部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未見好轉,又服用營養(yǎng)神經類西藥,也未見療效?;颊呔驮\時可見右側面部不時抽搐,說話或發(fā)笑時容易誘發(fā)抽搐發(fā)作,右側顴弓至下頜處肌肉萎縮,形成小窩,眼裂無明顯變化,面白怕冷,手足尚溫,舌淡略紫,苔白,脈弦細,證屬陽明脈氣血不榮,虛風內動,治宜溫通氣血,養(yǎng)脈祛風,以砭板擦雙側面部,重點作用于右側面部陽明經循行部位,用砭板頭在地倉、頰車、迎香、太陽、翳風、風池等穴位做刺法和擰法,在太沖、合谷做刺法和劃法,每次調理20分鐘,每日一次。三次后抽搐頻率明顯減少,幅度減弱,繼續(xù)調理20天,除偶有稍許發(fā)作外,面肌抽搐基本消失,遂結束調理,患者自行用砭板做面部保?。ǜ?a href="http://www.mansorothman.com" style="cursor:text;text-decoration:none;">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以善后。
二、宣導氣血,疏通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
泗濱浮石有較強的“吸引”并“推動”氣血運行的作用,在中或輕度力量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的作用下,砭石療法就表現出很好的行氣活血的效果。科學實驗表明,泗濱浮石與人體的每一下摩擦即可產生頻率在20一2000KHz的超聲波脈沖3698次,與之相比,木魚石可產生頻率在20。1000KHz的超聲波脈沖2480次,用作刮痧的水牛角可產生頻率在20~200KHz的超聲波脈沖353次。這可能是泗濱浮石宣導氣血,疏通經
絡的主要機制之一。因此,新砭石療法適于調理以氣血阻滯,經絡不通為主證的疾病,如頸腰椎病、血管神經性頭痛、各種軟組織損傷導致的痛證等。
病案舉例:金××,女,42歲,因頸背痛、頭痛六年就診,患者六年前開始出現頭痛、頸背酸痛等不適,拍x光片示頸椎病(神經根型),曾服中西藥調理,無明顯療效。自述頸痛連及肩背,伴有頭痛時作,睡眠亦受到影響,檢查可見其頸部雙側肌肉均緊張,有壓痛,左側靠近肩部的頸肌尤為僵硬,頸椎各向活動尚可,兩肩胛間肌肉緊張,可觸及條索狀物,壓痛明顯,X片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體增生,以4—7節(jié)嚴重,5、6、7椎間有骨橋形成,舌紫,邊尖紅,苔厚膩,脈弦數,證為氣血瘀滯,筋脈失養(yǎng),治宜行氣活血,調暢經絡。用砭板刮頭部、頸部兩側及肩背部,著重梳理手足少陽、太陽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旋、壓玉枕、腦空、天柱、百會、率谷、頸椎兩側、肩井及肩胛骨內側等,
較后循環(huán)刮擦背后膀胱經,每天一次,調理半小時,10天為一療程。調理2次,頭痛及肩背明顯減輕,連續(xù)調理近兩療程,諸癥狀(更多砭石醫(yī)案請查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基本消失,睡眠大為好轉而告愈。
三、逐寒祛濕,消痹止痛
泗濱浮石由于在溫運氣血、疏通經絡的同時,還可逐寒祛濕而止痹痛,對風濕類疾病效果(請進入砭石養(yǎng)生中的砭石醫(y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良好。一般有風濕證侯的患者在每次調理當中很快就會感覺砭石作用部位發(fā)熱,疼痛減輕,并且砭石調理對這類疾病療效鞏固。
病案舉例:于×,女,45歲,右膝關節(jié)處疼痛半年余。患者較初因受寒引起右膝關節(jié)疼痛,未予調理,后疼痛逐漸加重,遂至北京一大醫(yī)院檢查,拍X光片示雙膝關節(jié)骨質無異常,診為膝關節(jié)滑膜炎,給予活血通經藥物及滑膜炎沖劑等?;颊叻弥T藥近兩月疼痛無明顯好轉,反覺胃部不適,便自行停藥。來診時檢查,見其右膝關節(jié)周圍略腫,膝關節(jié)上部內側壓痛,自述右膝疼痛怕冷,著涼及運動后疼痛明顯加重,不能遠走,需經常臥床休息。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膩,脈沉弦細。病為膝部痹證,證為寒濕阻絡,氣血兩虛,治宜溫經活血通絡,用砭板大范圍循經刮、擦右大腿上側、內側
至膝關節(jié),并向下沿足三陰、足陽明、足少陽經至踝部,用砭錐以壓、刺、擰法作用于血海、梁丘、鶴頂、陽陵泉、足三里等穴,每日一次,每次調理半小時,十次為一療程。調理一次后患者即感疼痛減輕,三次后癥狀大為好轉,一療程后基本已無疼痛,膝部腫脹消失,有輕微壓痛。遂囑其自行用砭板繼續(xù)保健調理,兩月后復查,諸證皆消除而告痊愈。
四、祛瘀止痛,清熱消腫
泗濱浮石對紅、腫、熱、痛的炎癥反應及碰撞、扭挫傷表現出良好的調理作用。在實熱或瘀熱證中,泗濱浮石可吸收機體發(fā)出的過多的熱量,并將其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輻射[1]。應注意的是,在體表疼痛嚴重的病灶,要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輕手法如擦法或感法,避免使用過大的壓力以防加重損傷。
病案舉例:李××,男,30歲,碰撞損傷半天?;颊弋斕焐衔缤獬鰰r被三輪車撞倒,右膝外側受碰撞較重,皮膚輕微擦傷,至晚上右膝受傷處腫起,紅紫疼痛,不能觸碰。此時宜祛瘀消腫止痛,用砭板在右膝患處施以輕擦法,囑患者略加忍痛,并沿傷處上下經脈走向用刮法。調理20分鐘后,患者自感疼痛減輕,第二天晨起,已經腫消痛止,但留輕度壓痛,繼續(xù)以砭石調理三四天,傷處復原如初。
五、潛陽安神,止悸定驚
泗濱浮石具有石類重鎮(zhèn)沉降之性,用于外治也可收安神定驚之效。
病案舉例:劉××,女,39,頭痛伴眩暈失眠一周?;颊咚貋硇郧橐钟簦恢芮耙蚬ぷ鲉栴}與同事產生矛盾,情緒受到很大影響,隨后出現劇烈頭痛,時眩,夜間難以入睡,無法工作,家人勸說無效,服用一些安神中藥也未見好轉。就診時見其形瘦,面頰赤,雙目少神,情緒低落,言語急切,查舌瘦,邊尖紅,苔厚膩少津,脈弦細數。病為郁證,屬肝郁化火,心神被擾,治宜平肝降火,養(yǎng)心安神。砭石調理用砭板沿頭項部膽經分野由上向下刮擦,刺、壓百會、四神聰、玉枕、腦空、風池、太陽、率谷等穴,再用較強手法刮、劃內關、合谷、太沖、豐隆等穴。調理30分鐘,當晚即能人睡,第二天頭痛大減,未發(fā)作眩暈,又依法連續(xù)調理一周,諸證息平。
結語:新砭石療法在實踐中確實體現了它獨特的療效,我們在臨床中總結出以上五個方面的作用。實際上,新砭石療法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作用體現在表里虛實寒熱不同證型,如也可用于外感病,有解表清咽之效。對新砭石療法更多的作用還有待中醫(yī)界同仁共同挖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耿乃光,新砭石療法,學苑出版社,2000,5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