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是指椎管內神經組織的損傷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頸)的運動感覺功能損害和喪失。截癱不會影響上肢功能,但根據損傷的平面可以累及軀干、腿部和盆腔臟器。四肢癱是指由于脊髓腔內脊髓神經組織的損傷造成頸段運動感覺功能的損傷和喪失。四肢癱引起上肢、軀干、大腿及盆腔臟器的功能損害,不包括臂叢神經病變或椎管外周圍神經的損傷。
脊髓外傷性截癱屬中醫“痹證”、“痿證”范疇。
【病因病理】
大多數外傷性截癱是在脊柱骨折的同時損傷脊髓所致,但也可能是由于急救或搬運時處理不當而產生。
脊髓震蕩:又稱脊髓休克,各種類型脊髓損傷必見。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不完全性感覺、運動、反射和內臟功能障礙。
脊髓橫斷性挫傷:脊髓橫斷性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均立刻消失,大小便失去控制。損傷平面以下肌肉呈弛緩性癱瘓,若相應段的脊髓功能恢復但仍失去高級神經的控制,這時損傷平面以下肌肉則由弛緩變為痙攣,腱反射由消失轉為亢進,即出現痙攣性癱瘓,膀胱肌張力逐漸恢復。但感覺仍無法恢復。高位頸髓橫斷性損傷常因膈神經麻痹而引起窒息。
【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典型癥狀
溫覺、痛覺、深部感覺不同范圍和程度的改變,運動反射變化,椎體束征,肛門括約肌功能和膀胱平骨肌功能減退等。
完全橫斷性脊髓損傷早期,神經功能障礙平面可高于脊髓實際損傷水平;不完全性損傷表現為兩側不對稱的感覺、運動、反射障礙,有時全部運動功能喪失。
脊髓損傷后多出現膀胱功能失調。
(二)重要體征
下肢運動障礙或癱瘓。
(三)輔助檢查
X線檢查:顯示脊柱骨折,椎體、關節突、橫突、棘突等骨折現象。
【砭石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圖69)
(一)用加熱砭石在患者脊髓損傷部位做溫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30分鐘。
(二)用砭石在患者背部及下肢做按揉與捏拿10分鐘。
(三)用砭石沿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按經絡順行的方向做推法10分鐘。
(四)用砭石點按患者背部五臟六腑的俞穴,以及環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承山、陽陵泉、懸鐘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
(五)用砭石在患者背部及下肢的前后兩側,按從上向下方向和緩叩擊,往返5~10次,結束治療。
圖69-1 用砭石點按俞穴
圖69-2 沿足三陰經行砭石推法 【護理與預防】
(一)截癱患者恢復期較長,往往會產生急躁悲觀情緒,對治療信心不足,從而影響療效,家庭護理人員及親友則應從各方面倍加關心體貼,耐心照料,幫助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逐步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轉。
(二)癱瘓部位骨突出處持續受壓易生褥瘡,應經常改換體位,保持褥單及下身衣褲清潔、干燥、平整,易患褥瘡的部位要墊以橡皮氣圈(充氣1/2~1/3即可)、環形棉花或泡沫塑料圈墊。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換衣。通常每2~4小時翻身一次,用溫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覺的肢體不宜濫用熱敷。必須用熱水袋時其溫度不宜超過50℃,不能直接貼近皮膚以免燙傷。天冷時注意肢體保暖。如已有皮膚濕疹或早期褥瘡,可用紅外線燈(白熾燈)照射,每次15分鐘,每天3次,以促使患處干燥收斂。
(三)預防便秘,飲食應含粗纖維,多飲水,定時排便。也可于晨起空腹時飲用熱飲料,促進腸蠕動而刺激直腸上端容物往下蠕動以協助排便,必要時幫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門內糞塊。如腹瀉應及時清潔肛部,涂擦油膏,以保護肛周皮膚。
(四)有尿失禁者應隨時更換尿布,保持被褥清潔干燥,每天清潔尿道口,預防感染。
(五)恢復期積極進行癱瘓肢體按摩與被動運動,進行功能鍛煉,預防肢體攣縮畸形,延緩或減輕肌萎縮的發生。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外傷性截癱 截癱 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