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與病理】
梨狀肌損傷多為間接外力所致,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直立,或做閃、扭、跨越等動作,以及臀部后方撞擊、久坐、髖部勞累等原因,使梨狀肌部分撕裂、痙攣、水腫、充血或出血,從而壓迫或刺激坐骨神經,引起相應的癥狀。此外,部分婦女盆腔炎、骶髂關節炎、子宮附近等鄰近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病變,如炎癥、腫瘤等,也可波及梨狀肌上、下孔的神經,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認為多由于勞累閃挫、臀腿扭傷而致經絡受損、氣滯血瘀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流注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而營衛不和,氣血痹阻,不通則痛。
【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典型癥狀
大部分患者有外傷史,如撞地、撞墻、閃、扭、跨越、肩扛重物下蹲、站立、負重行走等,部分患者有局部受涼史。主要表現為腰臀部疼痛,且向患側下肢的后面或后外方發射,間或伴有發麻感。少數伴有小腿外側發麻和會陰部不適,重者痛似刀割。患者自覺患側變短,不敢直腰及下肢用力外旋,翻身困難。咳嗽時或任何增加腹壓的運動都會誘發疼痛。
(二)重要體征
行走半屈髖位跛行,髂后上棘及尾骨尖的連線中點可觸及梨狀肌,按壓可感到患肌腫脹、硬韌,有條索狀肌束,壓痛明顯,周圍軟組織無緊張。嚴重者出現臀部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在60度前疼痛明顯,超過60度疼痛反而減輕。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患者仰臥,將患肢伸直并作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為陽性)。
【砭石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圖70)
(一)患者仰臥,用砭石在患側臀部沿臀大肌方向、大腿后側、小腿后側做輕柔的按揉,或用砭石棒作滾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
(二)以砭石按揉,按腎俞、白環俞、秩邊、環跳、承抉、殷門、風市、委中、陽陵泉、懸鐘、昆侖、足三里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反復操作10~15分鐘。
(三)用砭石在梨狀肌壓痛點處按壓,并對其條索狀硬韌束肌以砭石尖端或側棱進行深沉而緩慢的彈拔10分鐘,使變硬的肌肉松軟,使粘連松解。
(四)用砭石于下肢后側,由臀部向足跟順行施推法,20~30次。
(五)以加熱的砭石置于患位下,患者平臥其上30分鐘。
(六)用砭石平面作下肢叩擊法結束。
圖70 用砭石按環跳穴 【護理預防】
(一)幫助患者做髖關節的內收、內旋的被動活動。
(二)局部注意保暖、避風寒。
(三)扛抬重物時用力要適當,防止腰臀部再度閃、扭受傷。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梨狀肌損傷 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