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好處不僅可以促進乳房發育,而且可以調理產后缺乳。婦女產后在哺乳期內,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現代醫學認為,產后缺乳與乳腺發育不良,或分娩出血過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確,或過度疲勞,或恐懼,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關。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物質,對提高新生兒和嬰兒的免疫能力十分重要,若乳汁不足會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出現產后缺乳應當積極調理,專家建議采用中醫砭石刮痧的方法調理缺乳。[擴展閱讀:砭石緩解產后乳房漲滿疼痛]
產后缺乳的癥狀:表現為產后乳少,甚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而無脹感,面色少華,神疲食少。
中醫砭石刮痧調理方法
1、砭石用具:砭石刮痧板、砭石T型錐、砭石梳子等(任選其一)
2、選穴:少澤、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如圖)。[擴展閱讀:中醫常用保健穴位]
3、取穴
少澤: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1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膻中: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乳根: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4、順序:用刮痧板刮背部脾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然后刮前臂少澤,較后刮下肢足三里(如果用砭石梳子則用背面代替刮痧板)。
5、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砭石刮痧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出痧為度。再分別刮拭胸部膻中穴和乳根穴,不宜過重,30次,出痧為度。然后刮手部少澤穴,重刮。較后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重刮,由上至下,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病例
張XX,26歲。足月產后5天內斗乳汁點滴不下,表現癥狀為“乳房無腫脹感,面色黃白,舌淡、苔薄白,脈虛無力”。采用中醫砭石刮痧調理,取少澤、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按上述步驟進行調理,每周2次。第二次治療后當天乳下,5天后泌乳量增多,10天后乳汁足。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產后缺乳 砭石刮痧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