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頭痛的部位多在前額、巔頂、側額顳,或呈全頭痛而輾轉發作。疼痛的性質有昏痛、隱痛、脹痛、跳痛、刺痛或頭痛如裂。
【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兩類。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砭石,髓海所在,故凡六淫外邪或內傷諸疾均可導致頭痛。
頭位屬陽,在內外風中以風邪與火邪較易引起頭痛。若風邪侵襲,上犯巔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凝滯,阻礙脈絡,發為頭痛,亦有情志所傷,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陽上亢,上擾清竅,發為頭痛;或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腦髓空虛,發為頭痛;或稟賦不足,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營血虧虛不能上榮于腦而致頭痛;或外傷或久病入絡,氣滯血瘀,瘀血阻于腦絡,不通則痛。
【診斷】
除臨床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以外,要做相應的血壓、血常規檢查,必要時可作經顱多普勒、腦電圖、腦脊液、顱腦CT或MRI等項檢查以明確頭痛的病因。如疑為眼、耳、鼻、口腔疾病所導致者,可作五官科相應檢查。若素無頭痛史,或突然頭痛劇烈,伴惡心、項強,成噴射性嘔吐時應急時送達西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辨證】
1.陽明頭痛
即前額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青光眼、鼻竇炎、上牙痛引起的疼痛在內。
2.少陽頭痛
即偏頭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內。
3.太陽頭痛
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頸椎病引起的疼痛。
4.厥陰頭痛
即巔頂痛,包括高血壓引起的疼痛在內。
5.偏正頭痛
即前額及兩側頭部的疼痛。
6.全頭痛
即整個頭部的疼痛,難以分辨出具體部位。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疏經活絡,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1)陽明頭痛
a.印堂至上星刮法;
b.攢竹經魚腰至絲竹空刮法;
c.合谷、內庭點刺。
(2)少陽頭痛
a.絲竹空至太陽穴刮法;
b.角孫、風池、外關點壓;
c.足臨泣點刺;
d.手少陽經上臂段拍法;
e.足少陽經筋腿足部撥法。
(3)太陽頭痛
a.天柱、風池點壓;
b.后溪、申脈、昆侖點刺;
c.太陽皮部遍刮。
(4)厥陰經頭痛
a.頭維穴始經頭頂至風池刮法;
b.太沖、太溪、涌泉點壓;
c.百會、四神聰、風池守法;
d.行間撥法。
(5)偏正頭痛
a.太陽、陽白、頭維點壓;
b.合谷、內庭、足臨泣點刺;
c.印堂至上星刮法;
d.外關先點刺,后叩法。
(6)全頭痛
a.太陽、陽明皮部遍刮:
b.足少陽經循經劃法;
c.百會、四神聰守法;
d.大椎、天鼎及頸項部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石珠串守法。
3.加減
外感加曲池點刺,痰濁加豐隆、足三里點壓;血瘀重加血海、三陰交點壓;氣滯加膈俞、中脘點壓。慢性頭痛可使用磬擊法。
4.方義
取各經本經及經筋、皮部、腧穴,余者取疼痛部位。
【醫案舉例】
海女士 58歲 教師 2001年1月
自述十年前因學生踢足球撞擊頭部,顱內形成瘀血塊。數年來頭痛隱隱,發作時疼痛劇烈。
辨證為血瘀頭痛。立法活血化瘀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取患側頭部遍刮法,肩井拍法,大椎穴及周圍刮;膻中、百會守法。大椎及頸項砭石珠守法,擊磬每日2次,每次10分鐘。調理5日后,頭痛明顯減輕,調理20天后頭痛消失。半年后經CT檢查,原瘀血塊基本消失。隨訪,后一直未再頭痛。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頭痛 頭痛怎么辦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